老色鬼永久精品网站

2022年第19屆亞運村媒體村

此圖像的alt屬性為空;文件名為111111111.png

一、項目名稱

2022年第19屆亞運村媒體村地塊標段二(M3組團)工程

二、 建設單位

杭州亞運村建設有限公司

杭州亞運村建設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02月01日,注冊地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寧圍街道市心北路857號,法人代表為陳張林。經營范圍包括實業投資、房地產開發、經營(憑有效資質證書經營);城市地塊綜合開發,資產管理(未經金融等監管部門批準,不得從事向公眾融資存款、融資擔保、代客理財等金融服務),物業服務,建筑工程管理,營銷策劃,國內廣告設計、代理、制作、發布(除網絡),慶典禮儀,停車服務,會展服務(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準后方可開展經營活動)杭州亞運村建設有限公司對外投資3家公司。

此圖像的alt屬性為空;文件名為W020181003633682432799.png

三、檢測單位

杭州西南檢測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此圖像的alt屬性為空;文件名為ABUIABAEGAAg0_K5wQUomOLDiQIw1gM49gE160x160-2.png

西南檢測是一家國家級高新技術型企業、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業、浙江省“鳳凰行動”計劃入圍企業,杭州市專利示范企業,拱墅區快速成長科技型企業(旭日計劃2.0)。

公司擁有一支高層次的管理及員工隊伍,共有員工近200人,50%以上的員工擁有本科及以上學歷,其中博士1人,碩士7人,教授級高工2名、高工15名、專業技術人員數十名,國家注冊巖土工程師4人、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3人。

公司是浙江地區為數不多的能同時承擔環境檢測及工程檢測的第三方檢測機構,發起創立了浙江省大健康檢測產業創新聯盟,致力于打造前端環境檢測、中端工程檢測、末端大健康檢測的鏈式檢測體系,為客戶提供綜合性的、全生命周期的檢測及咨詢服務,幫助客戶提升品牌價值。

公司秉持“始于檢測、止于至善”的服務理念,依托于公司在勘察、設計、科研等方面的專業技術優勢,打造檢測后服務體系,為客戶提供“管家式服務”。

公司重視創新,設立有技術研究中心及博士后創新工作室,配備有專職研究人員,開展了有針對性的技術研究與開發,在大噸位及復雜條件下的靜載抗壓測試技術、基坑與隧道智能化遠程監測技術等方面具有核心優勢。

公司將進一步加大投資力度,開展新興檢測業務的孵化培育,不斷拓展市場空間。加強橫向聯合,優化管理模式,提升企業的綜合實力,為所有客戶提供優質服務。

四、工程概況

2022年第19屆亞運村媒體村地塊標段二(M3組團)工程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本項目基礎形式為樁基礎,樁型為鉆孔灌注樁。為驗證工程樁承載力以及檢測基樁樁身完整性,擬對本工程基樁進行單樁豎向抗壓(拔)靜載試驗及低應變法檢測。

五、 試驗目的

(1)通過試樁確定單樁豎向抗壓極限承載力是否滿足設計要求;

(2)通過試樁確定單樁豎向抗拔極限承載力是否滿足設計要求;

(3)檢測基樁樁身缺陷及其位置,判定樁身完整性類別。

六、總體構思及協調措施

總體目標是試樁應經濟、合理、工期短,提供準確、可靠的試樁報告。建設方應召集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試驗單位搞好工地的協調和配合工作,提供設計圖紙和地質資料和其它可行的方便。

七、試驗方案編制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建筑基樁檢測技術規范》(JGJ106-2014);

(2)浙江省標準《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DB 33/T1136-2017);

(3)本工程設計圖紙;

八、技術方案

8.1低應變法

8.1.1 基本原理

低應變反射波完整性診斷方法的基本原理是根據樁的一維波動理論,利用樁頂錘擊入射波,應力波在樁身中由球面波變為平面波在樁身中往下傳播,由于波阻抗的存在,在變截面(或變阻抗)處和樁尖處(變介質處)阻抗變化的部位所產生的反射波,反射波被樁頂所埋設的傳感器所接收,人們拫據所得到的波的時程曲線的相位、振幅、頻率等特征來判別樁的波速及非完整性(擴徑、縮徑、斷樁、離柝等),利用樁身波速對樁身樁長進行校核。達到檢測和評價樁質量的目的,其基本公式如下:

此圖像的alt屬性為空;文件名為1.png

判定標準如下:

(1)完整樁:反射波波形規則,波列清晰,樁底反射明顯,無樁身界面反射,樁身砼平均波速較高。其典型實測曲線如下:

此圖像的alt屬性為空;文件名為2.png

(2)斷樁:反射波到達時間小于樁底反射波到達時間;   

 且波幅較大,往往出現多次反射(樁身界面反射波呈等間距排列),難以觀測到樁底反射。其典型實測曲線如下:

此圖像的alt屬性為空;文件名為3.png

(3)縮徑樁:波形不規則,樁身界面反射明顯,反射波與入射波同相位,可見到樁端反射波信號。其典型實測曲線如下:

此圖像的alt屬性為空;文件名為4.png

(4)擴徑樁:波形不規則,樁身界面反射明顯,其中反射波與入射波相位相反,一般可見到樁端反射波信號。

此圖像的alt屬性為空;文件名為5-1.png

根據國家行業標準《建筑基樁檢測技術規范》(JGJ106-2014),依據樁身完整性及樁身混凝土波速值,可以把樁身質量等級分為四類:

Ⅰ類樁:完整樁,無缺陷,樁身混凝土波速值正常。

Ⅱ類樁:基本完整樁,有輕微缺陷,但基本不影響正常使用,樁身混凝土波速值正常。

Ⅲ類樁:有明顯缺陷,已影響正常使用,或樁身混凝土波速值明顯偏低。

Ⅳ類樁:有嚴重缺陷,混凝土波速值很低,已無法正常使用。

8.1.2 儀器設備

所采用的反射波法動測儀器為武漢巖海工程技術開發公司研制的-型樁RS-K1616K(S)基動測分析儀(具有信號采集、信號儲存與分析等功能),其儀器設備框圖如圖1、2所示。

此圖像的alt屬性為空;文件名為6.png

圖1 低應變測試原理圖

此圖像的alt屬性為空;文件名為7-1.png

圖2   RS-K1616K(S)基樁動測分析儀

8.1.3 樁頭處理方案

(1)樁頭頂面應水平、平整、密實並鑿去浮漿,樁頂面與樁軸線基本垂直。

(2)樁頭的材質、強度、截面尺寸應與樁身基本等同。

8.1.4 低應變無破損檢測報告提供的內容

1、樁身波速取值;

2、樁身完整性描述、缺陷的位置及樁身完整性類別。

8.2單樁豎向抗壓靜載試驗

8.2.1設備的選定

   荷載采用傘形架堆載,堆載物為現場取土,不同試驗噸位傘形架尺寸詳見表1;

表1

此圖像的alt屬性為空;文件名為biao.png

注:堆土的方式為:堆滿且超出傘型架底盤面積,使底盤以上約1m的高度范圍內呈圓柱體狀(除4分之一面為圓錐體);

此圖像的alt屬性為空;文件名為8-1.png

圖3  堆載現場示意圖

此圖像的alt屬性為空;文件名為9-1.png

圖4  堆載法加載裝置

  • 按工程要求,采用傘形架設備以就地取土作為荷載,進行堆載試驗。
  • 反力控制系統:由5只320T油壓千斤頂及液壓電動油泵組合輸出。荷載采

用連接于千斤頂的壓力表測定。試驗前經壓力機標定的千斤頂壓力-油壓表讀數關系,確定本次試驗各級加載的油壓表讀數。

8.2.2試驗方法

試驗根據《建筑基樁檢測技術規范》(JGJ106-2014)中有關靜載荷測試要求及設計要求執行,試驗標準和方法如下:

(1)試驗開始日期,接業主通知后48小時內進場試驗。

(2)加載分級:按實際測試值分十級,每級加壓值為試驗最大荷載值的1/10,首級加壓值為2/10。

(3)沉降觀測(記錄):每級荷載施加后,按第5、15、30、45、60分鐘測讀一次樁頂沉降量,以后隔30分鐘測讀一次,直至沉降穩定后方可施加下一級荷載。

(4)沉降相對穩定標準:當樁頂沉降量不超過0.1mm/h,且連續出現兩次(從分級荷載施加后第30min開始,按1.5h連續三次每30min的沉降觀測值計算)即認為樁的沉降已相對穩定。

(5)終止標準

a.在某級荷載作用下的沉降增量大于前一級的5倍,且樁頂總沉降量超過40mm;

b.總加載量已達到最大試驗荷載要求;

c.累計總沉降量大于80mm;

d.Q-S曲線上出現明顯陡降段或S-lgt曲線間隔特別大。

(6)卸載方法:

每級卸載量為每級加載量的2倍,每級卸載后按15、30、60min間隔各測讀記錄一次殘余沉降量后卸下一級,全部卸完后,間隔3h測讀一次殘余沉降量,測試結束。

8.2.3沉降量測系統

在試樁頂面兩側對稱安裝4只百分表用以測定試樁的沉降。在試驗過程中,固定和支承百分表的夾具和基準梁不得受外界干擾而發生豎向位移。

8.2.4提交試驗成果

(1)樁頂荷載-沉降關系,即Q-S曲線;

(2)每級荷載下樁頂沉降隨時間的變化關系,即s-lgt曲線;

(3)評價在設計承載力標準值荷載下樁頂實測沉降是否正常;

(4)判定在設計要求最大加載下樁是否達到極限承載力狀態。

8.2.5現場準備工作

1、試樁在施工時除符合規范要求與設計要求外,要求進行靜載試驗的試樁樁頂(含樁帽)低于自然地坪面0.5米。

2、制作樁帽前,試樁應先鑿掉樁頂部的破碎層和軟弱混凝土,再進行樁頭加固處理,樁帽中軸線與樁身上部的中軸線重合;

3、樁身主筋應全部直通至樁頂混凝土保護層之下,各主筋應在同一高度;

4、距樁頂800mm范圍內,用厚度5mm鋼板圍裹。樁頂應設置鋼筋網3層,間距80mm。

5、樁帽混凝土強度等級宜比樁身提高1~2級,且不得低于C35,可加早強劑。

具體試樁方案詳見下圖。

此圖像的alt屬性為空;文件名為10-1.png

注: 1、樁身頂部1倍樁徑范圍內加鋼護筒抱緊,以防止樁頭爆裂。

    2、樁徑大于等于1米的不需擴大樁頭。

8.3單樁豎向抗拔靜載試驗

(1)試驗目的:通過試樁確定單樁豎向抗拔極限承載力是否滿足設計要求。

(2)加載設備:抗拔設備安裝詳圖見下圖

此圖像的alt屬性為空;文件名為11.png

抗拔試驗試驗裝置

此圖像的alt屬性為空;文件名為12-1.png

(剖面示意圖)

此圖像的alt屬性為空;文件名為13-1.png

(平面示意圖)

豎向抗拔靜載荷試驗裝置示意圖

荷載與沉降的量測儀表:試驗采用千斤頂加載,由一臺油泵供壓,荷載采用連接于千斤頂的壓力表測定。試驗前經壓力機標定的千斤頂壓力-壓力傳感器讀數關系,確定本次試驗各級加載的壓力傳感器讀數。

(3)沉降量測系統

在試樁頂面兩側對稱安裝4只位移傳感器用以測定試樁樁頂上拔量。在試驗過程中,固定和支承位移傳感器的夾具和基準梁不得受外界干擾而發生豎向位移。

(4)試驗方法

本次試驗采用慢速荷載維持法,具體操作按照國家行業標準《建筑基樁檢測技術規范》(JGJ 106-2014)的有關規定。

2、沉降測試及穩定標準

施加每級荷載后,第5、15、30、45、60min分鐘測讀變形值各一次,以后每隔30分鐘測讀一次。

根據規范規定,當樁每一小時內的變形值小于0.1mm,并連續出現兩次(由1.5小時內連續3次觀測值計算),本級荷載作用下樁的變形即被認為達到穩定,并可進行下一級加載。

3、暫停和終止加載條件

當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時,即可暫停或終止加載:

a、樁頂荷載為樁受拉鋼筋總極限承載力的0.9倍時;

b、某級荷載作用下樁頂變形量為前一級荷載作用下的5倍;

c、累計上拔量超過100mm。

4、提交試驗成果

1、上拔荷載-樁頂上拔量關系,即U-δ曲線;

2、每級荷載下樁頂上拔量-時間對數關系,即δ-lgt曲線;

3、評價在設計承載力荷載下樁頂實測上拔量是否正常;

4、判定在設計要求最大加載下樁上拔量是否達到極限承載力狀態。

相關

QR code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